◄◄ 回「嚴氏濟生方」總目錄
目次
鼻門
鼻論治
夫鼻者,肺之候。職欲常和,和則吸引香臭矣。若七情內郁,六淫外傷,飲食勞役,致鼻氣不得宣調,清道壅塞。其為病也,為衄、為癰、為息肉、為瘡瘍、為清涕、為窒塞不通、為濁膿,或不聞香臭。此皆肺臟不調,邪氣蘊積於鼻,清道壅塞而然也。治之之法,寒則溫之,熱則清之,塞則通之,壅則散之,無越於斯。但時氣鼻衄不可遽止。如出三升以上,恐多者,方可斷之。活人書所謂衄血者乃解,蓋陽氣重故也。不可不知。
又論:夫鼻者,肺之所主,職司清化,調適得宜,則肺臟宣暢,清道自利;攝養乖方,則清道壅塞,故鼻為之病焉。蓋肺主於氣,肝藏於血,邪熱傷之則血熱,血熱則氣亦熱,血氣俱熱,隨氣上逆,故為鼻衄,甚則生瘡,風寒乘之,陽經不利,則為壅塞,或為清涕。蘊積不散,則不聞香臭。或為鼻癰,或生息肉鼻痛之患矣。又有熱留膽腑,邪移於腦,遂致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也。所得作效之方,並載於後,以為備治之要。
辛夷散
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細辛(洗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木通(去節)、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
香膏
治鼻塞不利。
當歸(去蘆)、木香(不見火)、通草、細辛(洗)、蕤仁(去殼)、川芎、白芷(各三錢)
上七味,㕮咀,和羊髓,微火合煎三、五沸,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內鼻中。
龍骨散
治時氣鼻衄三升以上,恐多,宜此藥止。
龍骨(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用少許吹入鼻中。九竅出血者,皆用此藥吹之。
通草膏
治癰鼻者,有息肉,不聞香臭。通草、附子(炮,去皮臍)、細辛(洗)
上等分為細末,以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
梔子仁丸
治肺熱鼻發赤瘰,俗名酒皶鼻。
梔子仁(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溶黃蠟等分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空心,茶酒嚼下,半月效,忌酒炙爆。
又方
枇杷葉(去毛,焙乾)
上為末,茶調一、二錢,日三服。
蒼耳散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夷仁(半兩)、蒼耳子(炒,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
上並曬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
山梔散
治鼻衄不止。
山梔子(不拘多少)
上件燒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立止。
生葛散
治鼻衄不止。生葛根、小薊根
上二件洗淨,搗取汁,每服一盞,蕩溫服,不拘時候。
萊菔飲
治鼻衄不止。
蘿蔔(不拘多少)
上搗取自然汁,每服一錢,入鹽少許,冷服,不拘時候,或滴少許入鼻中亦可。
茜根散
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
茜根、黃芩、阿膠(蛤粉炒)、側柏葉、生地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香墨汁
治鼻衄不止。
香墨、蔥汁
上件藥,以蔥汁磨墨,滴少許於鼻中即止。
麥門冬飲
治衄血不止。
麥門冬、生地黃每兩,水煎。
扎指法
治鼻衄不止。上用線緊扎中指中節。如左鼻出血扎左手中指中節,右鼻出血扎右手中指中節,兩鼻出血則左右俱扎之。